中外互鉴 | ASTRIDE研究Leading PI David Gandara教授中国行:共建中美肺癌学术交流桥梁

肿瘤瞭望 2024/4/10 16:24:52
编者按:2024年3月25-30日,国际液体活检首席医疗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名誉教授兼实验治疗中心联合主任David Gandara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中外互鉴学术交流行程。David Gandara教授先后走过上海、广州、杭州三城,与六个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沟通与互动,就肺癌领域中美诊疗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展开探讨。他同时参与了CSCO中青年领导力学术交流会议,与中青年肺癌专家就小细胞肺癌的进展及IIT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本次中国行即将结束之际,《肿瘤瞭望》特邀David Gandara教授对本次中美学术交流及相关热点作一简单的介绍和总结。
 
David Gandara教授表示,自COVID-19疫情以来,这是他首次回访中国,此行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访问期间,他与六个不同的肺癌研究机构进行了交流,目睹了中国在肺癌治疗和研究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并对中国肺癌专家的研究能力和取得的进展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和极高的评价。在3月30日的CSCO中青年领导力学术交流会议上,首次引入ChatGPT对David Gandara教授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欢迎与介绍。David Gandara教授对这种新型的人机对话介绍形式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和感谢,并对未来人工智能信息的精准性充满期待。会议中,中外专家围绕中美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从临床研究结果到真实世界决策,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在关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免疫治疗的最佳联合策略讨论中,David Gandara教授特别引用《道德经》中的经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示目前NSCLC中PACIFIC-2研究最终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免疫与放疗的具体联合模式需要慎重探索。他个人在研究方向上会倾向放疗后免疫巩固。若初步结果证实患者可耐受且可获益,从这一小步开始再做进一步的扩大性探索。谈及手术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在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探索方向时,中国专家与David Gandara教授一致认可这些治疗手段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更多的、更广泛的探索,以进一步筛选最佳获益人群和最佳药物组合方案。David Gandara教授表示希望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所有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行程最后,David Gandara教授对中国肺癌专家的研究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改善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表示了期待。
 
 
聚焦SCLC研究前沿
斯鲁利单抗未来可期
 
目前,免疫疗法在SCLC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David Gandara教授基于SCLC相关临床试验发展状况,对SCLC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可能的发展机遇与中国专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回顾SCLC系统治疗的发展史可见:在免疫治疗之前,ES-SCLC仅有化疗可以选择,针对ES-SCLC可能存在KIT、VEGFR、Bcl-2等靶点的靶向治疗探索也未见成效。随着免疫治疗的出现,SCLC肿瘤突变负荷(TMB)高、体细胞突变异常增高等特点被挖掘出来,为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IMpower133研究、CASPIAN研究、ASTRUM-005研究的数据公布铸就了ES-SCLC免疫治疗的标准地位。自SCLC迈入免疫治疗时代以来,在NMPA突破性疗法(BT)和优先批准(PR)等快速审批政策下,中国肿瘤创新药物也迎来极大的发展,其中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即为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斯鲁利单抗ES-SCLC美国桥接研究ASTRIDE的Leading PI,David Gandara教授指出,ASTRIDE研究对临床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他提到,斯鲁利单抗已在获得ES-SCLC批准。David Gandara教授高度认可斯鲁利单抗在ASTRUM-005这项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展现的疗效和安全性。基于前期的临床表现,他们也非常期待能将这款药物引入美国市场。因此ASTRIDE研究作为一项为在美国上市而进行的桥接研究,将斯鲁利单抗与美国ES-SCLC标准治疗阿替利珠单抗进行头对头对比,在美国人群中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他对研究的结果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成果,使得斯鲁利单抗得到FDA认可,并进入美国ES-SCLC市场。
 
 
展望NSCLC精准诊疗
液体活检或为突破
 
NSCLC作为一种基因组复杂性恶性肿瘤,拥有多种潜在的致癌基因,这些基因的激活能够推动肿瘤的生长。因此,精准肿瘤学策略,特别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于NSCLC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在临床上对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高通量、高精度的基因检测。这一技术的进步使得对NSCLC患者的治疗更加精确和个性化成为可能。液体活检是指通过血液样本检测癌症突变和动态,并据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作为精准肿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为癌症的早期检测、治疗选择、监测治疗反应以及确定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David Gandara教授特别提到,液体活检在抗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都有应用,特别是在疾病早筛和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监测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些年,David Gandara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液体活检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曾尝试使用连续血浆ctDNA监测来管理EGFR突变NSCLC的探索,这一探索也是展现了如何通过精准的分子检测来指导治疗决策,从而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
 
随着精准肿瘤学的发展,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David Gandara教授的研究不仅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其他癌症类型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癌症治疗将更加个性化、高效和安全。
 
 
中外互鉴(Building bridges)
对国际学术交流未来充满期待
 
在中国学术访问的最后,David Gandara教授分享了他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印象。他非常认可本次访问交流活动的主题“Building bridges(中外互鉴)”。David Gandara教授回忆起COVID-19疫情之前,中美之间学术交流和互动非常频繁,而且有很多代表性的国际联合合作项目。当时基于ASCO等国际学术大会平台,中国专家学者每年也有大量赴美国交流的机会,同样美国专家也经常来中国做深入的沟通和互动。然而,疫情的爆发让一切沟通媒介都受到重创,让几乎全世界的每个人都暂停了脚步。疫情已经成为过往,现在则是我们重建良好沟通合作机制的好机会。所以中外互鉴,“Building bridges”,着实为中国和美国之间肺癌研究的深入沟通与合作搭建了很好的桥梁。David Gandara教授也对未来与中国专家学者的长期合作充满了期待。
 
 
David Gandara教授的本次中国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访问,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David Gandara教授的访问不仅加深了中美两国在肺癌研究领域的合作,也为未来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次交流活动也为中国肺癌专家与外籍专家提供了近距离交流的机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中国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有机会直接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同时也能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在肺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
 
总之,David Gandara教授的本次中国行,不单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是一次促进国际合作与共同进步的重要契机。随着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肺癌研究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内容